-01
“借给亲哥5万块钱,被删除了微信”
这是一位女读者的故事,她向我倾诉了她的经历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被亲哥删除微信后,彻底断了我们之间的感情。”
我家里条件很一般,亲哥结婚的时候,爸妈东拼西凑给了6万彩礼。
我哥跟嫂子就住在农村老家,没有去市里买房。
结婚那年,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。
大概工作2年多的时间,亲哥找我借钱。
我问他:“你借钱打算干什么?”
他说:“你嫂子不想住农村了,我们打算去镇上买房子,市里的房子买不起。”
我省吃俭用攒下来了6万块钱,一把被亲哥借走了5万。
我跟他说:
“先借给你用,等我结婚之前你得还给我,这是我自己的嫁妆。”
其实,借给亲哥这笔钱的时候,我内心是纠结的。
从小到大,父母都是偏向的,重男轻女的。
当初如果不是我自己坚持要读大学,父母早就不愿意让我继续读下去了。
我读大学的学费,是我自己助学贷款;
我读大学的生活费,是我自己兼职赚来的。
可以说,父母从来没有在我身上花过什么大钱,尽管他们也没有。
很羡慕别人家疼妹妹的哥哥。
而我的哥哥,从我记事起,他就只会索取。
自私,懒惰,不上进,逃避责任。
工作第五年,我恋爱了。
男朋友是朋友介绍的,人很好,我们俩试着相处一段时间,感觉都很不错。
男友的家庭条件也一般,但我们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和目标。
我们俩约定:再努力一段时间,先租房生活,攒够了首付就买房。
他手里攒下了15万,而我手里不算亲哥借走的,又攒了差不多6万块钱。
在这个城市里,其实也够一套很小的房子首付。
但我们俩商量,再等一年,两个人加起来也能多攒一部分钱。
男朋友的父母,或许比较着急我们俩结婚。
于是,老两口拿出来家里的存款,又借了点准备让我们先买房再说。
他们明确地说:
“房子就加你们俩的名字,只要你们结婚之后能过得好就行。”
我跟亲哥打电话,跟他说明情况,想让他把钱还给我。
亲哥的话,让我绝望。
他说:
“你嫂子今年刚怀二胎,我们实在是没钱,再等等吧,以后有钱再还给你。”
我说:
“你没钱,怎么买的一辆新车?爸妈跟我说了,家里的钱都被你拿走了。”
跟父母说,父母却偏向他。
“你哥找你借点钱怎么了?反正你以后结婚,也是别人家的了,养你这么大,就当那些钱是给我们养老的吧。”
要亲哥还钱,未果,最后我被删除了微信。
那天我哭得很厉害,男朋友安慰我,让我放弃吧,就当5万块钱买走了兄妹感情。
我跟男朋友没办婚礼,我没要彩礼,没要任何东西。
没有跟父母说,没有跟家里的亲戚说。
结婚很简单,只是跟男朋友的家人亲戚一起吃了顿饭。
有时候觉得:
亲哥又有什么用呢?父母都靠不住,更何况是亲哥。跟“吸血鬼式”的家人相处,他们只会榨干你身上的价值。
-02
年龄越大,越应该跟兄弟姐妹保持距离
看完女读者的经历,为她有这样的原生家庭,有这样的父母和哥哥感到悲哀。
这让我想到了《都挺好》这部剧里的故事。
当一个家庭的资源,财产有限的情况下,父母就会有明显的偏向。
为了让苏明哲出国留学,有更好的前途,父母就卖掉了苏明玉的屋子。
即使是兄弟姐妹,但苏明玉却在父母身上,感受到了明显的“偏心”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:
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,从小到大都存在着“竞争关系”。
只不过,在父母的压制下,这种竞争关系会有所改善。
而一旦父母也偏心,对某个孩子资源倾斜多,对另外一个孩子比较忽视,就容易放大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。
这就像一根刺,被扎在心里,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。
比如说:
家里有两个孩子。
老大出生后,父母在老大几岁的时候要了二胎。
这个时候,如果父母没有给老大足够多的关心和安慰,那老大内心就会产生嫉妒,不安。
他会将内心的嫉妒和恐惧,转移到老二身上。
这是父母没有做好协调,对老大老二的关注度不够导致。
同样,也是每个孩子内心中的“欲望被放大,不被满足”导致。
再比如说:
在一些人生比较重要的转折点和经历中,父母对孩子偏心明显。
家里多个子女的:
给老大买房买车,给老二买房,却什么都不给老三。
这就是“经济上的偏差”。
父母一碗水端平,子女的关系才能融洽。
而且,从成长的角度来看:
兄弟姐妹走得越近,就越容易放大彼此之间的矛盾。
一个人过得好,另外一个人过得不好;
一个人喜欢占便宜,另外一个人又不愿意吃亏。
这样的对立面,就会放大兄弟姐妹的矛盾,导致感情越来越淡。
人性的本质,就是先利己;
即使是兄弟姐妹,一旦产生利益纠缠,也会闹得很狼狈。
跟兄弟姐妹相处,只有保持距离感,分寸感,才能让关系不至于那么糟糕。
毕竟,离得远,见面的时候才有“亲情味”。
如果过度接近,没有分寸感,只会加速彼此关系走向破裂。
今日话题:
你如何看待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?
(文章配图来源网络)